- 2022-7-1 2023年武汉市非物质文...
- 2022-6-8 科技项目申报
- 2022-6-9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 2022-6-8 发明专利申请
其他市行业资讯
各县区经信委(工信局)、市开发区、机关各科室:
现将《淮北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6月20日
淮北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
前 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子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的产业群。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讯域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包括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物流*型、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等特点。从产业链角度看,主要有通信产业链、移动通信产业链、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链、软件产业链、数字视听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等。
本规划依据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淮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淮北目前以海聚科技、迎辉光电、金龙机电为核心企业集群基础及其现有产业布局状况,研究制定具有淮北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划。在未来5-10年,将重点聚焦信息通信设备、高端电子装备、新型显示及软件与信息服务几大领域,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布局。
一、淮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机遇与挑战
(一)阶段特征
一是*明确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处于快速发展起步阶段。2015年市*印发《淮北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若干规定(试行)》(办〔2015〕12号)提出加强对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同年,市*印发《关于贯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淮北实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实现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资源再生型城市转变。目前淮北拥有6个省级开发区,包括4个综合园区和2个专业园区,为企业的入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尤其是在新经济常态下,打造淮北经济转型发展已成为淮北全市共识。
二是充分发挥了人力成本较低,职业人才教育资源丰富的*势。淮北现有高等院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33所,在校学生近8万人,培训专业涉及服装、机械、电子科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工业自动化、机电工程等,能够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培养或订单培训。另外,为满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规划并建设了可容纳近10万在校生的职教园区。另外,淮北劳动力资源充足,有20多万熟练产业工人,4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要的人力支持。
三是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淮北电力资源充足,素有“能源之都”之美誉,拥有大唐淮北发电厂、虎山电厂、国安电力公司和10余个综合利用电厂,目前申能平山电厂正在建设,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80万千瓦。淮北拥有自发电*势,也大大降低了电力成本,这都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能源支撑和配套。
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是产业聚集度低,特色不明显。(1)产业物理空间布局集中度低。目前,淮北现有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均是零星的分布在市开发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等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2)核心主导方向尚未形成。目前,淮北在电子信息领域虽然拥有以金龙电子、海聚科技、迎辉光电等规模以上企业代表,但企业之间业务关联性非常低,基本都是各自为战、独自发展,没有形成产业上下游的协同配套体系,尚未形成自身的核心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不明确,不利于产业的未来长远发展。
二是人才吸聚力差,配套资源不完善。(1)人才发展环境尚未完善。淮北目前人才吸聚能力较弱,尚未有国内*的学科带头人入驻,海归精英也较少,直接影响到淮北产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及高精尖项目的吸引入驻。(2)配套资源不完善。淮北现阶段在促进产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淮北在物流配套、金融、第三方机构及中介组织等方面,相应的企业和机构呈碎片化,仅有如保税仓库这样的物流支持,缺乏专业的电子信息领域中介组织做行业服务,缺乏较成熟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
三是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辐射带动力不足。(1)龙头企业数量少。淮北以金龙机电、力普拉斯、理士电源、海聚科技和迎辉光电等为代表的典型电子信息大中型企业数量极少,且都在初创发展阶段,需要至少3-5年才能发展为50亿规模以上大型企业。(2)产业辐射带动力不足。龙头企业不足,将削弱大企业、大项目的产业配套带动效应,也不利于发挥“以商招商”的效应,增强产业上下游资源的聚集和辐射带动力。
(二)机遇与挑战
淮北电子信息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产业对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影响作用日渐增大。当前,全球经济正进入战略转型发展期,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纷纷制定“新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生物、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经济繁荣期制高点,使电子信息产业正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国内,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快速成长的市场需求也推动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随着国家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培育与信息消费需求的带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56352.3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将达到40%左右。
二是完善产业链,形成新发展空间。目前淮北电子信息仅有几家重点企业,还未形成系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但是随着淮北整体发展环境的提升及*产业转型的决心,为后续更多引进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企业提供了良好空间,将更多引入和鼓励企业加强产业链合作,大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三是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营造起向淮北转移条件。目前的基础,进一步的政策环境的建立。随着沿海地区*成熟发展及生产成本上升,我国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对外开放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现阶段内陆地区进入了*深化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拥有良好的政策机遇和发展环境,推进对外开放的潜力巨大。下一步重点推进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分类指导、平台建设、统筹进出、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思路和对策,加快促进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淮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技术创新人才紧缺,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目前世界各国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其中,发达国家将更加重视技术和创新高端环节,积极在新兴产业领域争夺产业科技制高点;新兴市场则凭借劳动力成本*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
二是产业配套不全,综合竞争力欠缺。随着物价、土地、人力等综合成本日渐上升,也对淮北吸引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出极高挑战。规模较小,资金、人才、技术等储备不足的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受到跨国企业和行业巨头的挤压将会更加严重,生存和发展压力巨大。应加快研究多类金融合作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降低成本等发展困境。
三是产业门槛高,招商压力加大。在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由于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门槛较高,进入难度大,这对淮北开展招商引资,对于龙头企业及跨国企业的吸引形成一定挑战,并对培育本地龙头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立足淮北城市转型崛起,以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为引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加快构建以“信息通信设备及配套产业、新型显示及光电产业、高端电子装备”产业为3大核心,以“智慧矿产、智慧政务、智慧健康等智慧城市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及其他新兴电子领域”等产业为“X”的“3+X”多轮驱动产业体系。努力把淮北市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使之成为淮海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增长极和淮北市未来产业倍增的新名片。
(二)发展原则
跨越发展原则——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相结合
产业协同原则——激励活跃发展与提升产业集聚相结合
核心价值原则——巩固基础*势与增强创新驱动相结合
双轮驱动原则——加强自主培育与重大项目引进相结合
生态共赢原则——注重结构*化与坚持绿色发展相结合
(三)2016-2025年“两步走”发展目标
第一步发展目标(2016-2020年):
在产业规模上:到2018年,主抓信息通信设备及配套、新型显示及光电产业、高端电子装备等新产业方向的拓展,力争产业规模过300亿元,利税45亿元;到2020年,保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特色产业聚集,初步形成产业链配套协同,到十三五末期力争产业规模达550亿元,利税100亿元。
在载体建设上:到2018年,整合淮北电子信息产业资源,结合淮北经开区发展布局,打造淮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在园内投建重点领域孵化器,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产业、生活、商业配套环境,加快承接北上广深等地适合淮北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产业转移,对接海外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和项目向园区聚集,初步打造“沪皖合作淮北产业园”;到2020年,持续推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做大做强信息通信设备、新型显示、电子信息配套产业,积极推动淮北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纳入产业集群范畴。
在企业培育上:到2018年,产业集群持续扩大,单位企业规模增大,电子信息类总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超过25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10家;到2020年,产业链基本完善,上游配套环节企业、下游应用环节企业形成集群;力争培育产值100亿元企业1家,50亿元以上企业2—3家,引导和培育1-2家上市企业,10家10-50亿元规模中型企业,上亿元的企业超过40家。
第二步发展目标(2021-2025年)
在产业规模上: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利税225亿元。形成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环境*越、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在载体建设上:到2025年,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出口基地,把淮北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集制造、物流、交易和信息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性园区。
在企业培育上:到2025年,淮北市电子信息领域龙头骨干企业加速壮大,引领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实现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培育8-10家上市企业,培育和引入10-15家经济规模达50-100亿的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龙头企业,30家10-50亿元规模中型企业,上亿元规模企业数量超过50家。
淮北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阶段目标(2016-2025)
单位:亿元
年份 |
信息通信设备及配套 |
新型显示产业 |
高端电子装备 |
X产业 |
合计 |
2018 |
164 |
60 |
40 |
36 |
300 |
2020 |
288 |
154 |
60 |
48 |
550 |
2025 |
640 |
308 |
100 |
144 |
1200 |
三、重点发展领域和任务
结合淮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环境,重点产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产业的规模效应,力争选择的重点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环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产值水平,实现淮北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近期目标。另一方面,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淮北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即产业自身要具备可持续发展性,且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产业绿色化发展。
规划期内,淮北要将移动智能终端、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电子装备、新型显示、智能硬件、物联网、云计算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构建淮北市电子信息产业以“信息通信设备及配套产业、新型显示产业、高端电子装备”产业为3大核心,以“智慧矿产、智慧政务、智慧健康等智慧城市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及其他新兴电子领域”等产业为“X”的“3+X”多轮驱动产业体系。
1、信息通信设备及配套产业
(1)具体发展目标
单位:亿元
年份 |
智能终端 |
智能硬件 |
核心零部件 |
合计 |
2018 |
60 |
24 |
80 |
164 |
2020 |
100 |
60 |
120 |
288 |
2025 |
200 |
200 |
240 |
640 |
(2)发展任务
紧抓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契机,以海聚科技为基础,并通过引进苹果、三星、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或订单,着力发展智能手机、智能平板、路由器、机顶盒、多形态智能穿戴硬件产品、裸眼3D智能手机生产制造及小范围研发中试,促进淮北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上升级,并与电子元器件、高端电子装备、新型显示产业形成互动发展。
配套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以金龙机电(淮北)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扁平马达、实芯马达产品为主,形成核心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并引入及扩展手机摄像头、扬声器、柔性电路板等关联产品领域,形成核心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促进与淮北市及周边地区移动通信企业的合作互动,并积极引入类似双林科技、伟恒数码等国内知名电子核心配套制造商,承接深圳、惠州等地产业转移任务,并通过规范、统一的园区管理、环保处理等,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零部件基地,辐射中原地区,积极为合肥、郑州、徐州等地芯片、手机产业做好配套生产服务。
(3)针对性举措
一是通过设立专项产业资金,支持突破发展智能终端测试、手机软件测试平台及手机设计服务,鼓励研发具有高集成度、多模、跨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基于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操作系统的新一代移动终端研发与制造;二是根据移动终端及智能硬件产业特性,在进出口关税、航运物流等方面出台减免及补贴措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产品供货效率,吸引广东、上海等地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转移。
2、新型显示产业
(1)具体发展目标
单位:亿元
年份 |
触摸屏 |
OLED |
配套与材料 |
合计 |
2018 |
30 |
20 |
10 |
60 |
2020 |
80 |
50 |
24 |
154 |
2025 |
160 |
88 |
60 |
308 |
(2)发展任务
以OLED面板为发展的切入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不断聚集带动LED封装、配套及材料环节发展,并通过下游应用产业的发展壮大,吸引上游材料和封装、配套企业跟进。以安徽迎辉科技有限公司电容式触摸屏生产线、光电膜生产线、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生产线三期项目为基础,重点聚焦发展OLED面板产业。同时,继续加强对京东方、彩虹集团、三星等国内外重点企业引进,以形成淮北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3)针对性举措
一方面,要引导产业向高级化发展,如引入高级人才及团队,加快通过对现有LED产业向OLED、AMOLED、曲面屏等产业趋势的升级改造,促进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另一方面,要促进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势产业。
3、高端电子装备产业
(1)具体发展目标
单位:亿元
年份 |
汽车电子及配套 |
电子信息领域 智能制造 |
合计 |
2018 |
35 |
5 |
40 |
2020 |
40 |
20 |
60 |
2025 |
50 |
50 |
100 |
(2)发展任务
保持现有汽车电子领域如相关京信电子、贝仕达电子等相关企业规模,并通过和上海嘉定汽车电子基地等对接,引入相关产业链企业,形成较完整产业配套能力,服务于江苏、浙江等地的汽车电子生产基地。为进一步服务淮北市电子信息相关制造生产企业做大做强,结合《中国制造2025》规划导向,积极引入SAP、ABB、晨讯科技等国内外*智能制造厂商,并推进在电子制造产线的应用试点及无人工厂打造,重点支持智能制造设备、系统、方案的创新研发及应用,为市内制造型企业解决中低端人力成本问题。
(3)针对性举措
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研究论证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先期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选择电子信息、纺织、食品加工等领域,围绕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工厂,分期分批开展试点示范,逐步实现车间级、工厂级的智能化改造。
4、X领域重点发展方向及内容
(1)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结合淮北市入选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契机,以电子信息技术及淮北市城区特点,积极开展智慧政务、智慧安防、智慧警务、智慧煤矿、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及平台建设。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展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融合民政、人社、计生、卫生等部门人口扩展业务数据信息,构建鲜活的、完善的、*的淮北市公众法人全生命周期信息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同时积极开展淮北市平安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二期,推进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基本覆盖全市社会防范区域的全天候监控网络,提高服务群众、防范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应付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的能力。
(2)大力推动物联网行业应用。重点发展物联网系统集成和运行维护服务,推动物联网技术及产品在淮北本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化工、机械、农业、物流业等领域的融合;推进物联网感知层产品的研发,重点支持企业开展各类传感器、安防产品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专利,并推动其产业化;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在移动通信、RFID等领域积极引入整机研发商、系统集成商、渠道销售商等产业链终端企业,形成对产业链的有效延伸。
(3)紧抓应用,突破、壮大发展物流企业公共云服务平台。以安徽傲龙网络有限公司的IDC机房为核心服务点,引入阿里云、浪潮等互联网巨头进驻。打造淮北凤凰山电子商务产业园、濉溪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烈山区青年电子商务创业(产业)园、杜集区淘宝村电子商务物流园、濉溪县快速消费电商平台、颐高电商产业园、弘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为淮北市及周边地区大中小型企业提供业界*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托管服务,并通过*的网络互联技术,帮助企业*提供其互联网基础设备的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
(4)挖掘和培育新兴技术与产业。丰富X产业内涵与定义,为淮北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赋予更多招商吸引力与可能性,重点聚焦及突破高精尖学科及强基项目。如无人机产业、基于光刻录技术的高端装备制造、虚拟现实VR/AR/MR、电子商务、互联网配套、动漫游戏等领域。吸引海外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入驻,以创新打造独特的淮北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四、发展策略及产业布局
(一)发展策略
充分利用中原地区及淮海经济区的资源*势,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及兄弟园区的战略合作,引导资源双向转移,促成共赢共享的相助机制,协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1、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要处理好产业发展中“立足现实和着眼长远”关系,*须坚持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引导产业向高级化发展,加快通过对现有产业的升级改造,龙头型带动型企业的着力引进,促进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另一方面,要促进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势产业。
2、产业聚集和产业关联相结合。要坚持激励活跃发展与提升产业集聚相结合的发展原则。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和创新人才进入电子信息产业,增强相关产业的企业载体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需建立健全的行业规范,增强行业协会作用,引导科学、合理的产业集聚,在产业空间上、产业门类上形成更加完善的企业协同机制,如重点打造智能电机产业链集聚、智能终端产业链集聚等,更好的发挥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合力,形成更健康的区域产业生态环境。
3、产业基础和产业趋向相结合。要坚持巩固基础*势与增强创新驱动相结合的发展原则。一方面,要注重产业基础和传统产业*势环节的建设,巩固提升信息通信及配套产业、新型显示与光电产业、高端电子装备等产业基础环节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注意避免陷入“低价值”的无序竞争;另一方面,要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积极加大在新型显示、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开拓,以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形成淮北市电子信息产业新的核心竞争*势。
4、自主培育与项目引进相结合。要坚持“双轮同步”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著名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培育本土领军企业,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打造淮北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生态圈。争取在3-5年内实现在细分行业内*、市场前景好,能在产品、技术、业态和经营模式上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成长型中小企业100家,其中培育改制上市企业10家,实现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企业20家、5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
5、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要坚持注重结构*化与坚持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原则。一方面,要注重*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清洁安全的高端产业,禁止发展和引入附加价值低、污染严重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从低端加工制造领域不断向高端领域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行业环保监督管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同时建立有序的发展机制,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同步并行。
(二)产业布局
按照产业布局原则,依托淮北经济开发区、濉芜现代产业园、濉溪经济开区发、杜集装备制造产业园和烈山经济开发区等既有产业基础及淮北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布局,重点打造“淮北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定位产业链重点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产业发展环境。重点布局淮北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金龙光电移动终端及相关配件生产线、北斗终端产业化生产基地、淮北市高端触摸屏生产线等,形成特色鲜明、聚集度高、布局科学的明星产业。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专、精、特、新”电子信息领域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孵化,重点引入及扶持小巨人成长型、能耗节约型等有特质的*势企业,提供产业配套、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确立产业*先发展体制机制
1、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经信委、市科委、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人保局及经开区等相关单位组成。对电子信息产业专项进行组织与实施,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制定产业发展评价考核办法,并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每季度召集一次产业发展调度会,每年对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2、统筹规划用地指标,*化土地开发审批 。将各类信息产业园区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统筹布局。工业园区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要预留足够指标用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做到应有尽保,并进一步提高土地审批效率。
3、组建产业专家决策智库,合理规划布局。有效利用行业专家、产业专家、研究咨询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资源,共同组建既了解淮北产业实际又把握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前沿理论与发展趋势的专家团队,建立常态化的产业专家问诊机制,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决策智库。研究分析淮北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参与产业重大项目的评审,开展产业领域的中外学术和交流活动等。
(二)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1、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作用。淮北*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投资于电子信息产业。发挥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效应,进一步突出市场的作用,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有效促进创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鼓励支持电子信息强*企业争取国家、省产业扶持基金支持。
2、*化金融服务平台,扩大民间资本参与。加强与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合作,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创业投资公司、担保与再担保公司、小额贷款机构等金融机构或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互助组织。探索扩展金融资产交易,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平台。
3、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融资,提高股权市场直接融资比重。设立企业上市扶持专项资金,重点培育与支持企业通过辅导验收,对于在3年内未实现上市的,激励资金如数追还;正式挂牌交易后,除垫付资金作为奖励外,对企业领导班子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强化财税政策激励作用
1、充分运用扶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专项发展扶持。重点支持项目建设的前期规划、考察、调研、设计,*招商引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先支持移动通信、核心元器件、高端电子装备、新型显示、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示范工程重点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2、*化完善税收政策。认真贯彻并落实国家区域性税收*惠政策及国家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惠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相关的工本费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免尽免。对引进重大项目按属地管理原则“一事一议”个案处理,给予投资方在财政补贴和税收奖励政策方面的支持。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退税资金池。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出口退税资金周转,让全市电子信息企业享受“即出即退”。
3、强化税收监督管理,加大对纳税龙头企业的激励。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税收监管。针对淮北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小而散的局面,切实强化税收监管,加大评估、约谈、清算、稽查和服务综合力度,同时强化税收*惠政策宣传、落实力度。深入进行企业税种、税源和税收政策效应分析,推动专业化、电子化稽查。深入企业调查、联查和跟踪管理,加强增值税发票和出口退税管理。加大纳税龙头激励,提高企业纳税积极性。建立产业重点企业名录,对于上年度纳税额排名前5位的龙头企业、企业年纳税额增长率连续两年超过50%的企业,由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助。
(四)完善电子信息人才支撑政策
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公共平台,服务我市企业。积极引进境外人才,落实境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政策待遇。对电子信息企业引进外国专家、留学人员或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立项、经费等方面给予*要支持。加强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鼓励在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电子信息创新型人才和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
(五)强化产业招商力度
根据重点产业方向及现有布局,结合产业链环节,梳理下阶段淮北可重点引进的目标企业名单,实施重大项目差别化,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坚持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园区主导产业,坚持招商选资,加强项目评估,强化产业链延伸,构建产业配套协作体系。集中政策力量,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带动性、示范性的大型项目,并针对项目特点,在土地、电力、配套、税收等方面设计具体*化政策、行动方案和实施计划。
(六)健全园区产业服务体系
建设一批为电子信息产业相配套的标准厂房,满足各类企业的入驻和发展需要。在淮北经开区园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认定,引领淮北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提升淮北的影响力。在开发区新区建设集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物流配运、电子商务、信息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完善开发区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孵化器、检测检验中心,积极引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