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7-1 2023年武汉市非物质文...
- 2022-6-8 科技项目申报
- 2022-6-9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 2022-6-8 发明专利申请
六安市项目申报
根据市主要负责同志批示精神,我委起草了《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创新升级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予以公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积极建言献策。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0年6月12日至2020年6月22日。欢迎各界人士通过邮件、邮箱、传真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具体详询:18755150066(微信同号) QQ:2885218105
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创新升级的若干措施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以及《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落实《全市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推进全市开发区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制定以下措施。
一、总体要求
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把开发区作为合六经济走廊重要载体平台,着力实施开发区“1310”行动计划,“1”就是“一个定位”,即“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源”;“3”就是“三融合三为主”发展思路,即“产城融合,以产为主;二三产融合,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主导产业融合,以战新产业为主”;“10”就是通过实施“十项措施”,推深做实开发区规划引领管控,推进存量企业“老树发新干”和增量企业“积树造林”工程,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严格考核评价,持续推动开发区创新升级和提质增效。
二、发展目标
(一)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通过3年时间,全市开发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翻一番,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其中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35%以上。开发区单位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高。全市开发区均进入省级评价前65位,其中一半以上开发区排名迈入全省第一方阵,有2-3个开发区进入全省前列。
(二)工业骨骼得到新壮大。通过实施“积树造林”“老树发新干”工程,落户投资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左右、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左右、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左右。培育经营销售收入100亿元龙头企业5家以上、5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以上、10亿元龙头企业30家以上。培育一批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进行直接融资方式发展壮大。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和管控。坚持推深做实开发区规划管控,切实发挥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三条控制线,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省级以上开发区四至范围、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实施统一规划管理,注重突出整体和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统筹使用空间资源的原则,支持开发区对同一类型的中小企业项目进行集中布局,建设专业化、特色化园中园,促进小而精项目落户和集聚发展。乡镇工业园区要在既有空间范围内开展升级改造,不得再扩大空间范围,特殊情况下确需扩大发展空间的,须报市*研究批准。加强产业布局引导,市开发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打造发展标杆;金安开发区围绕建设合六经济走廊六安新城,科学推进片区综合开发,*提升产业发展和城市能级;六安高新区瞄准创建新区目标,围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产业链加快布局创新链,打造合六经济走廊重要科创产业平台;其他省级开发区围绕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明确的产业定位,完善主导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推进措施,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积极争创省级特色园区。(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各县区*、市开发区管委)
(二)实施“积树造林”增量企业工程。用植树造林的理念,培植开发区“工业树”、育护“产业林”,不断做大工业骨架、做强工业骨骼。建立开发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库、年度前期工作库、年度投资建设库“三库联动”机制,形成“谋划一批、转化一批、实施一批”的梯次推进布局。突出加工制造业为重点,按照全产业链思维,画好工业结构“树图”,按图索骥,建立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库。围绕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等各个环节,对工业签约项目、落地建设项目、投产达效项目进行持续跟踪调度服务,细化分类、明确标准、动态联动。把开发区实施“积树造林”成效纳入县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根据“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工作考评指标体系”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建成投产情况进行评估打分。(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投创中心,各县区*、市开发区管委)
(三)实施既有企业“老树发新干”工程。按照管护老树的思路对开发区既有企业进行扶植,通过整合嫁接、技术改造等方式助推转型升级、壮大规模,实现“老树发新干”。围绕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基建)、采矿冶金(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支持迎驾集团、应流集团、六安钢厂、胜利精密等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强强联合、股份制改造、境内外上市或定向增发等手段做大做强。围绕“一基地一工程两专项”建设,大力支持高端装备零部件、氢能源、航空装备、先进光伏的头部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更多开发区纳入省“三重一创”建设。支持开发区既有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实现提质增效升级。(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各县区*、市开发区管委)
(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深做实“攀亲结故”工程,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合作,逐步实现每个开发区至少与一个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导支持高校院所与我市科技企业共同承担产学研合作重大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鼓励技术持有方以技术、设备入股等形式,与投资者建立*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实体。加快建设双创平台,鼓励开发区建设类型多样的孵化器和功能完备的加速器,积极兴办创业苗圃、创业社区、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大力支持“凤还巢”,加快建设各类创业园,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业。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先支持开发区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建设,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数管局,各县区*、市开发区管委)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一号”工程,围绕落户百亿元投资项目的目标,着力招大引强、招高引新。要总结借鉴招商引资经验,认真研判和分析筛选招商线索,持续用好以商招商、组团投资产业园、产业基金等方式,提高招商*度。鼓励各开发区探索购买招商服务新途径,加强与科研院所、第三方中介机构等社会化组织对接交流,积极开展中介招商、委托招商、资本招商等多元化市场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灵活运用好*产业投资基金及市场化子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招商引资,持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严格招商合同管理,坚持重诺守信,强化双方履约跟踪督导。(责任单位:市投创中心、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各县区*、市开发区管委)
(六)创新开发运营模式。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围绕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各开发区与沪苏浙地区开展园区合作、项目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争取建成2-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省际合作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打造高质量的利用外资载体和开放平台,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按照*推动、企业运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开发模式,支持开发区把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园区服务委托给市场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开发区推进或引进公司制管理模式,吸纳国内外资本和企业投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境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机构合作,参与开发区投资运营。(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各县区*、市开发区管委)
(七)实行“一把手”工程。各县区党委和*、市开发区工委和管委要切实担起开发区工作的主体责任,要把推进开发区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集中精力办好开发区。进一步发挥“带着干、教着干、盯着干”机制,结合“四送一服”“千名干部进万企”专项行动,市领导联系100亿元以上项目,部门领导联系10亿元以上项目,从服务机制、要素保障、*化审批等方面,加强项目落地全流程*服务。选强配强开发区领导班子。持续推动开发区管理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整治懒政怠政、“多推虚浮”问题。省级开发区要严格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的要求,统一班子领导、统一管理考核,切实将部分开发区“整而不合”的问题整改到位。完善对开发区的审批赋权机制,依法合规向开发区下放审批管理权限,既防授权不足损害效率,又防授权过度失控跑偏,做到授权相宜、管控有度。(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和*、开发区工委和管委,市有关部门)
(八)完善政策工具包。实施差异化政策,对落户开发区的牵动性、引领性的大项目,加大重要资源、关键要素的倾斜力度;对落户开发区的中小项目,充分利用财政金融信贷等扶持政策,助推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壮大。*化投资结构,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项目向开发区倾斜,提高开发区的项目在市县两级*投资计划中的份额。*化土地供给,*先保障两新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对投资强度超过300万元/亩或亩均税收超过30万元/年的开发区给予土地指标倾斜。加快推进“标准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僵尸企业”处置退出机制,加快释放存量资源。完善招商政策,开发区可以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惠政策,支持开发区在政策范围内制定业绩考核办法,将招商成果、服务成效纳入考核激励,对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创*人才环境,创造能人经济发展条件,对重点人才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方面等予以*先支持,高标准配置人才公寓、教育医疗、文体娱乐等设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社局、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文旅局)
(九)推动开发区*发展。围绕“三融合三为主”发展思路,坚持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增长、存量调*与增量带动并驾齐驱、新基建与新业态深度融合,实现广区域、大产业、多融合的发展格局。引导开发区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动态做好纳规升限,增强发展后劲和产城融合支撑。瞄准产业高点,树立未来产业培育理念,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打造1-2个可持续、可迭代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加工制造业融合,推动制造业主辅分离,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冷链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经济比重,加快产业价值链向高端攀升;支持开发区在教育、医疗、文化、金融、信息消费等领域完善配套,有条件的开发区发展*医疗、智慧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蓝领、白领人才的多元化生活需求。支持开发区加快在线新经济和数字新基建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在线新经济园,建成一批创新型智慧园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社局、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文旅局)
(十)强化考核评价。充分利用和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对标对表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关注“四上企业”个数,新增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数量、亩均税收、亩均投资以及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考核权重较大指标的发展质效,推动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价任用挂钩。加大考核奖惩和督查通报力度,对综合考核进入全省前30位的开发区,除落实省土地指标、资金奖励外,市*在土地指标、资金方面给予1:1配套奖励;设立开发区考核进位奖,对未进入全省前30位的开发区但考核位次前移5位以上的进行奖励。对综合考核排名处于全省后5位的开发区,市*约谈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和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并予以通报、限期整改。(责任单位:市委(市*)督查办、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