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欢迎光临本站 

其他项目申报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条件及好处分析,附 2023年程序及材料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7/1     浏览次数:    

介绍关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条件程序及材料,申报该项目能有哪些好处呢?传承人能获得哪些专有权利呢?阅读下文参考,需要咨询申报细节随时联系,专业的项目老师解答分享。

代理免费咨询热线:15656027219(微信同号)

武汉公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茅店山西路创星汇科技园A468

即日起,注册卧涛网,2023年开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十年高企申报经验,全国代理统一价格19800元,更有持续更新最新各归口补贴政策,一手政策消息随时掌握!

(卧涛科技: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代理、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体系认证等。分公司:南京、安庆、苏州、宿州、武汉)

一、申报湖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德艺双馨;

()已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以上;

()熟练掌握其传承的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期从事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是传承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人员,在其所在团体、项目所在领域和区域内被公认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较大影响;

()履行传承义务,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居住或长期工作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流布地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认定代表性传承人的,一般只申报1人。被认定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因去世、丧失传承能力或被取消传承人资格的,可等额申报。

群体传承性强的省级及以上代表性项目原则上不申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凡在项目领域内有争议的、丧失传承能力无法履行传承义务的、履职不积极传承成效不突出的传承人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且不直接从事传承活动的人员,不得申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二、申报湖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应按照以下程序:

()具备申报基本条件的传承人向所在地的县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人户籍地、居住地、传承地不一致的,应当向传承地县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提出;

()项目所在地县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组织遴选,并提出推荐意见;

()()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提出推荐名单报送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人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将符合基本条件的申报材料提交专家评审会。

申报人是省直单位的,参照以上程序进行遴选推荐,可直接报送省文化和旅游厅。

三、申报湖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应提供以下材料: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书》;

()()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省直单位的推荐报告;

()反映推荐对象技艺特点和授徒传艺情况的视听资料;

()附属材料,主要包括反映推荐对象技艺水平、成就的证明材料、持有的相关实物照片和资料复印件等。申报传统医药类传承人的,应提供当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意见。

申请人应当如实向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由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组织实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履行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审议、公布等程序。

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专家评审会,分若干专家评审小组。专家评审小组成员人数为单数,每组不少于3人。

专家评审小组成员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评审工作需要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机关纪委全程参与监督评审工作。

评审实行回避制度,评审会成员为申请人或与申请人有利益关系的,在评审与其有关的申请人时应当回避。

专家评审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议,提出初评意见。根据需要,可以安排现场答辩环节。评审组对各专家评审小组的初评意见进行审议,提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评审会提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进行审议,确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20日。

对公示名单有异议的,应当在公示期内向省文化和旅游厅书面反馈意见。

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公示结果,审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并予以公布、颁发证书。

四、代表性传承人权利和义务

湖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享有以下权利:

()开展传艺、技艺展示、艺术创作、讲学及学术研究等活动;

()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传承人补助经费;

()开展传承活动有困难的,可向同级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申请扶持;

()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

()按照个人意愿选择、培养传承人;

()维护所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

()其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相关的权利。

第十七条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采取收徒、培训、办学等方式传授技艺,培养新传承人;

()妥善整理、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

()配合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记录和研究;

()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相关义务。

五、好处及奖励优惠措施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工作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市()、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省文化和旅游厅实施宏观管理。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年初要根据项目保护规划与项目保护单位和所在地的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分别签订传承工作责任协议。

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代表性项目所在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工作实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估。

()、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每年年初将上年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和绩效评估情况报省文化和旅游厅备案。

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依法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供必要保障,省文化和旅游厅每年从年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中给予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适当补助,市()、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给予适当的补助。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发放应与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年度绩效评估结果挂钩。

接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的个人未按规定开展相应的传习活动,或者将补助资金用于传习活动无关的其他事项的,省文化和旅游厅可以视其情形,作出核减、停拨补助费或者收回已拨补助费的处理。

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对传承义务履行好、业绩突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予以表彰和奖励,鼓励市()、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给予其适当的奖励。

建立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取消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

()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的;

()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累计两次评估不合格的;

()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

()自愿放弃或者其他应当取消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情形。

取消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由其所在的市()、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或省直有关单位核实后,报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并予公布。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去世的,市()、县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采取适当方式表示哀悼,组织开展传承人传承事迹等宣传报道,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省文化和旅游厅。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