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7-1 2023年武汉市非物质文...
- 2022-6-8 科技项目申报
- 2022-6-9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 2022-6-8 发明专利申请
外省市项目申报
关于湖南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申报条件程序介绍,想要申报该项目的湖南省各地市企业,欢迎随时联系卧涛科技小编咨询合作,卧涛科技,专注项目申报10年!
10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15855199550(微信同号),0551-65306190
(卧涛科技:项目申报、专利商标版权代理、软件著作权代理(包过)、科技成果评价、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两化融合、企业信用修复、ISO体系认证等)
一、湖南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征集目的
推动云服务机构、平台服务商和企业用户深度交流合作,引导工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云化迁移。鼓励流程制造业、离散制造业等用户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服务,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业务拓展、流程再造、管理优化。在全省范围内遴选40家左右“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为同行业企业、同区域产业链企业、同规模企业提供典型示范。
二、湖南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申报条件
1、在湖南省境内注册的制造业企业,运营、财务和信用情况好,无违法记录。
2、符合湖南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要素条件。
获评过省级“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不得重复申报。
3、企业已实施“上云上平台”项目,通过使用云服务和运用平台在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方面成效明显。
4、重点推荐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全省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企业申报。
三、湖南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征集程序
1、各市州、县市区工信部门负责本地区“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征集,并对企业申报材料严格审核把关。
2、申报企业按要求填写“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申报书(附件2),申报材料要实事求是、重点突出、表述准确。
3、各市州工信局负责对本地区申报企业进行汇总,将本地区企业申报的项目择优行文推荐至省工信厅,企业“上云上平台”申报书(一式2份)和推荐企业汇总表(一式1份)报送至省工信厅人工智能与数字产业处(相关材料须加盖公章,电子版材料同步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
4、省工信厅组织专家进行集中评审。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结果公示、最终核定后发布年度全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名单。
四、湖南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其他事项
1、本次征集不限定各市州推荐名额。
2、云服务机构、平台服务商要配合用户做好申报工作。
3、获评省级“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征集从省级“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中产生。
4、企业项目材料要如实申报,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企业,按失信行为处理,且3年内不得申报相关项目。
附件:湖南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要素条件
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利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排放、优化产业协同等。
一、智能+生产过程优化
1、生产工艺优化
围绕工艺优化,建立生产工艺的建模分析环境,基于工艺参数优化模型,评估和改进当前操作工艺流程,对偏离标准工艺流程的情况进行报警,并实现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的快速优化与调整。
2、进度智能管控
围绕进度智能管控,汇聚客户订单、生产线、人员等数据,考虑产能约束、人员技能约束、物料可用约束、工装模具约束,通过智能的优化算法,制定预计划排产,并监控计划与现场实际的偏差,动态的调整计划排产。
3、能源效率优化
建立能源综合监测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主要能源消耗、重点耗能设备的实时可视化管理;建立生产与能耗预测模型,通过智能调度和系统优化,实现全流程生产与能耗的协同;建立能源供给、调配、转换、使用等重点环节的节能优化模型。
4、设备管理优化
通过平台接入设备运行,实现对传感器、控制器、机床、机器人等各类设备的数据采集,建立设备参数优化模型,实现基于实时生产环境数据、排产信息、历史运行数据的参数智能配置;面向工厂高价值装备建立故障规则库,汇集历史运行与故障数据,训练故障预测模型,基于模型进行故障推断,实现厂内设备的故障在线诊断与预警、预测性维护以及故障修复。
5、智能安全管控
围绕智能安全管控,建立面向重大安全风险问题的分析模型与预测模型,实现面向重大安全风险问题的关键参数监测与风险预警。
二、智能+经营管理优化
1、财务流程优化
围绕企业财务流程优化,建立各类财务流程通用的集成环境,打通财务与生产管控、库存管理、客户管理、订单管理环节,利用统一的财务流程模型,实现财务系统与各经营管理系统的高效协同,优化财务流程。
2、物流管理优化
建设基于网络的物流信息系统,配置自动化、柔性化和网络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采用电子单证、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物联网技术,具备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控制等功能;实现信息链畅通,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联动,全程透明可视化、可追溯管理,可提供安全性、快捷性、环境可控性等定制化增值服务。
3、供应链协同
打通供应链上下游生产计划、进度排产、物流配送(输送)环节,实现对全链条生产计划的监测与调整能力,实现面向终端用户的生产计划进度协同与并行组织生产。
4、网络采购与数字营销
建设网络平台,开展网络采购或销售,并与企业的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客户管理系统(CRM)和供应商管理系统(SRM)集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通过网络销售实现的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10%,或网络采购成本占采购总量的比重不不低于10%。
5、用户需求预测
建立产品需求预测模型,并建立科学的商品生产方案分析系统,结合用户需求与产品生产能力,形成满足消费者预期的产品品类、数量、组合预测,实现对市场的预知性判断。
三、智能+产品全流程优化
1、产品智能化
产品符合《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智能产品创新计划方向。申报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成熟市场模式和较好市场前景、盈利能力。
2、综合设计仿真优化
打通产品设计模型、工程仿真模型与工艺仿真模型,构建虚拟数字样机、建立多学科联合建模仿真环境,实现产品的可制造预测与设计、工程与工艺一体化仿真优化。
3、设计制造一体化
建立设计文件与生产装备控制指令的转化规则库,统一文件格式与传输接口,完善文件转化流程与管控系统,实现dwg、dxf、prt、drw、step等设计文件向G代码等生产装备控制指令的自动转化,打通产品设计环节与生产环节。有条件的逐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将企业设计文件及变更信息实时传递给供应商、外包服务商,做到设计信息实时准确传递。
4、全流程质量优化
围绕全流程质量管控,对生产、物流、质量等流转信息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采集集成,建立产品质量控制分析模型,形成透明化、可视化的产品生产全流程数据追溯能力,实现对质量缺陷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回溯。有条件的逐步构建全产业链数据共享,让消费者、监管方及时共享数据,实现质量全程可溯。
5、产品服务优化
建立产品运行检测与优化模型,对产品运行、故障数据进行筛选、梳理、存储和管理,向用户提供产品的运行维护、在线检测、预测性维护、故障预警、诊断修复、运行优化和远程升级服务。